侠骨仁心赴荆楚
同袍携手战毒疫
新年伊始,大家本应尽情享受着假日的闲暇,团聚的欢乐和旅游的浪漫。但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疫情打破了这本该有的温情画面。顿时间,它凝固了空气,截停了车流,阻断了道路,隔离了亲人,整个城市仿佛按下了消音键和暂停键,一片寂静,静的让人发慌……
一时间,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告急!
这是一场面对新型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阻击战,这是一场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中国的人民战争。全国人民纷纷驰援湖北,各地医护人员组队奔赴荆楚大地。
山川有隔,护理无界。我院骨科10名护理骨干先后三批随山西省援鄂医疗队出发,驰援湖北,奔赴疫情风暴的中心——武汉,她们分别进驻光谷方舱医院、武汉市硚口肺科医院重症病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
Part
01
贾婷,女,生于1982年,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省级骨科专科护士,从事骨科护理工作18年,参编著作3部。支援地点:武汉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在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工作了大半个月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进入病房的那一天......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喘着粗气,就像是在沙漠行走!那么的费力!面对200多病人的方舱病房,拿着记录册为每位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发放药物,监测血糖,健康宣教......慢慢地发现跟患者解释越多,宣教越多,我们的缺氧程度越重。重复的工作消耗了我们大量的体力,一个班次下来,大家累到一句话都不想再说。
我们的领队田小荣护士长与我院护理部协商将“山医大二院健康教育之窗”的宣教二维码分享到这里,患者通过扫码即可获取“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等相关知识,极大地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这里的患者一直赞叹我们山西医疗队智能化的护理不仅治愈了他们的身体疾病,还平复了他们内心的焦虑恐惧,更新了他们健康理念,提高了他们的健康素养。
Part
02
卜彩红,女,生于1979年,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省级骨科专科护士,从事骨科护理工作17年,参编著作3部。支援地点:武汉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当我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时我没有犹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冲锋在前,站在抗疫最前沿。
原本没有恐惧感的我,在进舱前一晚突然焦虑起来。进舱后看到病人无助的目光,我忘记了焦虑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双层口罩的密闭性让我感到胸闷心悸。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对我说:“姑娘,今年让你们受累了,我们武汉人真的很感谢你们,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来救我们,你们是英雄啊”!顿时给予我力量,好像窒息感减轻了,从病人的腕带信息上看到,原来是真正的一家人,同一个“卜”姓,夫妇俩的眼泪不住的往下流,阿姨说:“这是缘分,我们合个影吧”。站在一旁的叔叔摇摇头,连忙说:“不行,现在我们是病人,不能再传染自己家人了,等咱们治愈出舱时再说”。看到阿姨急切的目光,我毫不犹豫的和她站在了一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下雪了,街道是冷的,空气是冷的,武汉人民的善良暖热了我的心。
Part
03
邓小英,女,生于1982年,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省级骨科专科护士,从事骨科护理工作18年,参编著作3部,曾荣获山西省医护岗位技能训练竞赛个人二等奖,记二等功一次。支援地点:武汉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2月26日是我第一次进舱,进舱前我的心情既忐忑又紧张……。忐忑,是因为每天都能听到同事们说在舱内有多憋气,多难受,好多人中途都坚持不下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坚持下去;紧张,是因为我要直面面对“冠状病毒”了。到了方舱先是穿隔离衣,我每穿一件都小心翼翼,穿戴完毕,不停的照着镜子,调整着衣服,生怕有什么疏漏。只穿衣服这个过程,我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心想还没有工作呢,我能坚持接下来6个小时吗?我慢慢地调整好呼吸,整理好心态走进舱内。一进去看到鳞次栉比的病床,顿时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同事叫我一起去做治疗,我们一边测体温,一边发药,还要不停地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但听着100多位患者对我们真诚地道谢,我们忘却了不适与劳累。一溜烟已到了下班时间,出来后发现里面的衣服早已全部湿透,此时衣服贴在身上的冰凉,难受极了,但我心里却有一种成就感!
Part
04
乔晓霞,女,生于1985年,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省级骨科专科护士。参编著作2部。支援地点:武汉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2020年初,一场瘟疫突如其来,它像不小心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席卷武汉,掀起一场无声的战斗。我们作为一名白衣战士,所以当人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奋不顾身来保护大家。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冲在第一线保护祖国。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
新冠疫情来源于武汉,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武汉为全国封城,而全国支援武汉,每天面对一双双求助、无奈、绝望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我站出来,不仅为了责任,还因为我们同根。
这场战役,凝聚着全国的力量,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胜利。
谁说春天来了,
那是日历撒的谎,
只要还有一座城,
冰封,雪飘,
我们就不忍心,
立春,
愿春风跌宕,春雨温良,轻拥岁月,把盏沧桑。
Part
05
左辉,女,生于1978年,主管护师,省级骨科专科护士,从事护理工作23年。支援地点:武汉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来武汉之前想到的困难只是上班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但真正经历过才知道,那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带上两层口罩,穿上隔离衣、防护服之后的呼吸困难,在静坐的状态下都感觉呼吸费力,更不要说还要不停的发药、打针、发饭、跟病人解释……用力过度后就会憋气严重,有种要窒息的感觉,很烦躁,想把口罩、防护服撕掉。这种感觉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缺氧患者的烦躁,不自主拔掉管子的那种感觉。我第一次理解了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含义......
离家后最多思念的是80多岁的老母亲,还好家里安了监控,想家的时候可以随时看看,今天看监控回顾的时候发现妈妈左胳膊上套着厚厚的毛巾,问哥哥才知道是受风了、胳膊疼。每天问候她的时候她总说很好、不用操心。她是怕我担心,怕我分心,让我好好防护,好好工作,盼我平安归来!
我相信,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我确信,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我坚信,没有不能打赢的战疫!
Part
06
王冉,女,生于1994年,中共党员,护师,从事骨科护理工作4年,曾荣获2015年新入职护士院内规范化培训优秀班干部。支援地点:武汉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2月15日凌晨2点正在上夜班的我接到通知,早晨9点15分集结奔赴武汉。因为是深夜,不想打扰护士长,于是边上班边列出一张携带物品清单发给爱人帮我收拾行装,内心最牵挂的是刚满1岁半的儿子。早晨8点交完班赶回家中亲了亲熟睡中的儿子,简单安顿了家中事宜提起行李赶往医院,同队员们一起出发,当日下午1点30分,作为山西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落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来到武汉,顾不及身上的疲惫,我们就投入了紧张的防护培训。2月16日,剪掉长发准备投入紧张的战斗中。“芳姿丽影俏佳人,痛剪青丝保平安!”记得第一次入舱,看到那180位患者,瞬间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每天我们除了给患者测量体温,发放饭食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最耗费体力的是每次将取回的200多份饭亲手交到患者手中,一次因腰有些酸痛,无意中用拳头锤了两下,旁边的一位患者阿姨便心存内疚的对我说:“都是因为我们,害的你们这些孩子遭了这份罪”!就这一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心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里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短短的几天里我学会了担当,懂得了感恩,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Part
07
张琳芳,女,生于1986年,中共党员,主管护师。支援地点:武汉市硚口肺科医院重症病区。
经过两天的严格培训我正式上岗,第一次进舱是夜班。进舱后,床旁交接完所有病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其实和我们平时的工作一样,唯有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家人的陪伴,他们孤独、恐惧,需要我们给患者更多的心理照护。由于收治的患者中老年人较多,而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强项,我想起李冰护士长经常告诫我们“视病人为亲人”是抚慰患者心灵的良药。
巡视病房后其他患者已入睡,我把重点定格在了20床70岁的男性患者,偶有烦躁,不能语言沟通,留置胃管、尿管,两耳廓破损。我站在床边耐心的和他交流,有不舒服可以轻拍床档示意我,他点了点头。做完治疗后正准备站在门口休息一下,他又开始哼哼着,手不停的摸着肚子,我问他是不是尿管不舒服,他摇摇头,又问,是要大解吗?他点点头,总算听懂了,完事后给他换上新的纸尿裤,涂了润肤膏,骨凸处垫了软枕,翻身减压,最后问他舒服了吗?他竖起大拇指,又点了点头,看着他对我的肯定,我觉得累也值了!我愿竭尽所能,去帮助更多的患者。
Part
08
管新丽,女,生于1988年,入党积极分子,护师。支援地点:武汉市硚口肺科医院重症病区。
我热情善良,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她始终坚信再寒冷的冬天挡不住春暖花开,再严重的疫情压不垮中华儿女,何况我们是健康的守护者。我们选择战斗,逆风而行。
2月28日,我光荣加入山西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来到抗击疫情主战场。我们不惧艰险,迎难而上,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力量。为了安全,先和我的长发说再见。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更好的参加战斗。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本职。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投入到抗疫前线,无数的人民群众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呼吸共命运,万众一心铸成铜墙铁壁。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Part
09
刘宏,女,生于1983年,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省级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讲师,国际伤口治疗师。多次在省、全国伤口案例比赛中获奖,获专利1项,参编著作5部,人物传记著作1部。支援地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
因为这场疫情,今年的春天不同往常,大多数人为了更好地配合防疫的需要,都选择了蛰伏。但是全国的医护人员没有退缩,为了阻止疫情的肆虐和蔓延,而坚定地选择了逆流而上。这是一场医护工作者与疫情之间的战役,身为其中一员,自己理当“疫”不容辞。我和爱人都是医务工作者,大疫当前,我们商量好有一人赴鄂支援,一人留守后方家园。2月20日,我抢先爱人一步,成为山西省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踏上征程。来了驻地才知道,同我一道而来的除了同行的队友外,还有家乡人民、科室同仁和支部领导的牵挂和支援。一件件暖心的物资,一通通牵挂的电话都是我们奋力战斗的坚强后盾。
队伍在正式投入战斗前,要进行一场“大考”,领队重症医学科三病区王彩玲护士长,为了确保大家切实掌握穿脱防护服技能,在进入隔离病房前,人人必考,人人过关。相信带着大家的关怀和过关的防护技能,自己一定会顽强战斗,疫情不退,战斗不止!
Part
10
李婷,女,生于1986年,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省级骨科专科护士,参编著作2部。支援地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护理人员,当我看到疫情蔓延,前线同事疲惫而顽强抗战时,我立刻感受到了责任,义无反顾递上请战书。就像踏入医学院校门那一刻时宣誓的一样,我志愿献身医学,竭尽全力减除患者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没有什么功德,没有什么歌颂,我在尽自己的力量,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就像大街小巷的志愿者,就像奔赴一线的记者,就像神速建起医院的建筑工人们一样,我们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真正进入病房的那一刻,我有些许紧张。不是担心自己,是在紧张陌生的病区环境,新的工作搭档,还紧张听不太懂的湖北口音,我该如何最快适应这一切,如何能尽快给到患者需要的帮助。第一天上班,就遇到了一位女患者,方舱转入病房,20多天没有家人陪伴,紧张和焦虑写在了脸上。我意识到,我们不只是治疗疾病,更要抚平他们内心的痛苦。我在岗期间有意多跟她聊天,别害怕,我们来了,全国的医护都来了,武汉一定能过关,你也一定能过关!
这一刻,她们不再是家人口中的乖乖女,不再是孩子眼中的宝妈,也不是大家啧啧称赞的厨娘,而是闻令而动,使命必达的“战士”。自抵汉以来,她们在各自的阵地上顽强战斗,奋力拼搏,坚守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期盼着胜利的曙光……在方舱医院“零死亡,零回头”;定点医院“床等人”的战绩中都汇集了大家的专业和汗水。
然,处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刻,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大家仍然要向着胜利的方向努力!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中国胜!
同仇敌忾驱瘟疫,白衣镌骨终为侠!
姐妹们——加油!
致敬最美逆行者
《你的眼》
——献给最美逆行者
作者:骨科医生冯毅 黄永波
当听到疫情那一刻
你眼里
写满焦虑
只因我们
有着痛苦记忆
当封城消息传来
你眼里
噙满泪花
那无助的哭喊声
已令你心碎
当开拔的号角响起
你眼里
满是担当与责任
你挥挥手
转身而去
只留下那熟悉的背影
戴着口罩的你的脸
不断在我的脑中萦绕
保重的话已说过多遍
却找不到更好的语言
戴着口罩的你的脸
遮蔽不了你娇美容颜
你美丽的双眼
倒映着整个城市的灯火
而我们就是那其中几盏
永远
温暖着你!
陪伴着你!